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编辑荐读
虚拟专辑
过刊浏览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写作指南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期刊进展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期刊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编辑荐读
虚拟专辑
过刊浏览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审稿流程
伦理规范
下载中心
写作指南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期刊进展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期刊订阅
【封面文章】国防科技大学严波团队: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抗蠕变增强结构优化设计
【封面文章】长安大学邓庆田团队:层合多孔结构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风雨五十载,品牌铸华章!庆祝《机械强度》创刊50周年,2025月刊出版!
《机械强度》关于刊期变更为月刊的公告
【喜报】祝贺《机械强度》主编龙伟民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机械强度》2篇论文入选2023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科技论文
《机械强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成立!
《机械传动》、《机械强度》期刊中英文版官方网站上线!
圆弧齿廓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建模及承载能力分析
姜碧琼;任重义;段建中;郭学东
热点聚焦
MORE >
【封面文章】国防科技大学严波团队: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抗蠕变增强结构优化设计
【封面文章】长安大学邓庆田团队:层合多孔结构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风雨五十载,品牌铸华章!庆祝《机械强度》创刊50周年,2025月刊出版!
《机械强度》关于刊期变更为月刊的公告
【喜报】祝贺《机械强度》主编龙伟民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机械强度》2篇论文入选2023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科技论文
《机械强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成立!
《机械传动》、《机械强度》期刊中英文版官方网站上线!
圆弧齿廓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建模及承载能力分析
快捷入口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机械强度
ISSN:1001-9669
CN:41-1134/TH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郑州机
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电话:0371-67710821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49号
E-mail:jxqd1975@foxmail.com
☜ 扫码关注公众号
更多
《机械强度》2025年第3期(总第239期)目次
【封面文章】国防科技大学严波团队: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抗蠕变增强结构优化设计
祥蛇纳福,新岁启封!《机械强度》编辑部祝大家新春快乐
风雨五十载,品牌铸华章!庆祝《机械强度》创刊50周年,2025月刊出版!
【封面文章】长安大学邓庆田团队:层合多孔结构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机械强度》2025年第2期(总第238期)目次
【基金项目】强度与结构完整性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开放基金指南
《机械强度》期刊主办单位名称变更通知
放假通知丨《机械强度》2025年春节假期安排
月刊起航 全彩呈现丨《机械强度》2025年第1期(总第237期)目次
查看更多
排行榜
更多
0
1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失效预测
2014
0
2
碳纤维复合材料铆接接头力学性能与失效机制研究
1926
0
3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帽型筋条包覆层对界面脱粘起始的影响
1755
0
4
钢轨不平顺焊接区的磨耗及裂纹萌生预测
1752
0
5
基于多轴理论的构架焊缝疲劳强度研究
1623
0
6
基于QAR数据的高压涡轮叶片疲劳-蠕变寿命预测
1573
0
7
干混物料运输车取力器螺栓疲劳寿命分析
1551
0
8
飞机结构螺栓连接细节疲劳断裂失效机制与寿命分析
1529
0
9
基于载荷谱的装载机驱动桥轮边减速器齿轮接触疲劳寿命分析
1452
10
17号锻造钩尾框浅表裂纹扩展特性分析和剩余寿命预测
1414
查看更多
0
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3399
0
2
基于EEMD-C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3344
0
3
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2775
0
4
我国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发展现状分析
2253
0
5
直齿圆柱齿轮动力学特性分析与ADAMS仿真研究
1831
0
6
掘锚机探放水钻机固定支架强度分析
1806
0
7
大型结构部件多损伤点疲劳试验载荷等效方法研究
1759
0
8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
1704
0
9
切出风速下大型风力机变桨故障叶片气动及结构特性研究
1668
10
智能滚动轴承监测方法与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1659
查看更多
0
1
负泊松比蜂窝抗冲击性能分析
21
0
2
基于时域损伤编辑法的整车道路模拟试验谱编制
20
0
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20
0
4
基于EEMD-C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19
0
5
采煤机截割部动力学特性及可靠性研究
17
0
6
负泊松比蜂窝动态压溃行为的有限元模拟
16
0
7
基于LCD模糊熵和流行学习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16
0
8
基于Franc3D软件的三维裂纹扩展分析与应用
15
0
9
一种新的考虑伪损伤保留的道路载荷模拟试验加速方法
14
10
刮板输送机链轮力学特性及疲劳寿命预测
13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机械总院学术期刊网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机械传动
万方论文检测
最新文章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47
期 9,
2025
2025年
47卷
第9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高温机械强度若干前沿探索与展望
涂善东, 王润梓, 温建锋
DOI:DOI:10.16579/j.issn.1001.9669.2025.09.001
摘要:高温机械强度是保障先进能源动力系统及部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性能指标,也逐渐成为机械强度学的重要学科分支,其研究与发展贯穿了现代工业技术体系的演进过程。研究范式已从早期的经验公式与单一损伤模型,演进为以“机制可解释、预测为导向、证据可复现”的结构完整性评估体系。基于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结合文献计量与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了研究热点的阶段性迁移与知识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多尺度建模、多损伤耦合和多学科交叉为主线,综述了材料变形与损伤机制、损伤评定与寿命预测、在役监测与可靠性评估等重要进展,构建起从微观机制到工程应用的可追溯映射。展望未来,高温机械强度研究将在多物理场耦合、智能决策算法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向持续深化。如何实现从高保真模型到实时预测的跨越、从微观组织到宏观寿命的映射、从理论建模到工程规范的转化,将成为推动该领域持续创新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高温机械强度;多尺度力学;多损伤评定;多学科交叉;寿命预测
67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642872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22
高铁轴承轧制热处理组织演化与高性能制造
华林, 周光华
DOI:DOI:10.16579/j.issn.1001.9669.2025.09.002
摘要:为研究高铁轴承轧制成形、渗碳热处理、深冷处理组织性能遗传演化规律,建立了高铁轴承成形制造条件、组织状态、机械性能定量关系,确定了高铁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最优工艺条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微观组织测试技术和拉伸、摩擦磨损、滚动接触疲劳性能测试技术,揭示了高铁轴承环件在成形制造过程中的组织状态和机械性能演化规律,提出了高性能高铁轴承环件成形制造工艺方法。研究表明,轧制成形可以细化晶粒,促使渗碳一次淬回火后碳化物细化和位错密度增加,减小二次淬回火后晶粒和碳化物尺寸,提升碳化物体积分数。深冷处理工艺促进残余奥氏体分解和碳化物析出,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提升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减小碳化物平均尺寸,提升碳化物体积分数。应用最优轧制成形和渗碳热处理工艺,使高铁轴承耐磨性能提升82.7%,接触疲劳性能提升322.1%。研究成果可为高铁轴承高性能成形制造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高铁轴承环件;轧制渗碳热处理;二次淬火;深冷处理;组织性能演化;高性能制造
15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642816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22
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失效率为常数的条件与统计特性
谢里阳, 江超
DOI:DOI:10.16579/j.issn.1001.9669.2025.09.003
摘要:可靠性工程中,时常采用指数分布来描述产品(零部件或设备)寿命;相应的,产品的失效率为常数(不随产品服役时间变化)。然而,只有某些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或在特定的载荷环境中寿命才会服从指数分布,失效率才会是常数。在零部件寿命不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下,假设寿命服从指数分布会导致可靠性及失效率分析结果严重偏离真实情况;在零部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场合,随意假设零部件独立失效,会错误地估计设备(由零部件构成的系统)的可靠性。从产品性能和服役载荷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推断产品失效率的属性(是否随产品服役时间变化),进而揭示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阐释在零部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下,系统中零部件失效的独立性/相关性问题。
关键词:寿命分布;失效率;指数分布;零部件失效相关性;系统可靠性
13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64284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22
18CrNiMo7-6合金钢表面变质层动态本构模型的分层反演方法
徐广涛, 李功, 常晓安, 韩光照, 赵明皞
DOI:DOI:10.16579/j.issn.1001.9669.2025.09.004
摘要:针对18CrNiMo7-6合金钢表面变质层的静、动态力学行为表征问题,提出表面变质层(Surface-Modified Layer, SML)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分层反演方法。将SML进行分层处理,开展了含有不同表面变质层厚度的圆柱试样动态压缩试验;通过递进式参数反演,分别确定了SML各层深处的应变率敏感系数C;结合SML各层深处不同温度准静态薄板拉伸试验,确定了其对应的屈服强度A、应变硬化系数B、应变硬化指数n及热软化指数m。试验结果表明,18CrNiMo7-6合金钢SML呈明显的应变硬化、应变率强化及温度软化效应。此外,建立了J-C本构模型参数与无量纲深度h/h
b
(到SML表面的距离/ SML有效深度)的关联模型,为后续的复合强化仿真提供支撑。
关键词:表面变质层;Johnson-cook本构模型;渗碳;18CrNiMo7-6合金钢
14
|
1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642800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22
查看更多
虚拟专辑
更多
故障诊断、监测
可靠性
齿轮
滚动轴承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