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消除含全波机械整流器减速带馈能装置的发电量和系统可靠性受到复位弹簧刚度的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波机械整流器的双减速带馈能装置(Dual-speed Bump Energy Harvester, DBEH)。该装置利用机械传动模块将两条减速带在车轮驱动下的向下线性运动转换成单个发电机轴的单向旋转运动,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单向的运动转换降低了对复位弹簧载荷的要求。建立了车轮激励以及减速带动力学理论模型并通过了道路试验的验证。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值仿真研究了双馈能减速带的发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功率与输出电能随着外部激励幅值的增加,以及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增加;当负载电阻阻值为7~9 Ω时,系统的输出性能最优;与减小小齿轮半径相比,增大齿轮箱的增速比对系统输出的提升影响更明显;小惯量的飞轮更能有效提高系统对机械能的捕获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率。
摘要:为了模拟喷丸强化过程,实现喷丸强化效果快速预测,基于Abaqus软件采用离散元法-有限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Finite Element Method, DEM-FEM)耦合建立随机多丸粒喷丸强化模型,并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喷丸强化试验来验证耦合模型的准确性。采用Box-Behnken设计(Box-Behnken Design, BBD)法,针对弹丸大小、喷丸速度和喷丸覆盖率3个工艺参数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喷丸仿真试验方案,采用仿真分析获得表面残余应力值及表面粗糙度值,并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值拟合,最终得到喷丸工艺参数与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函数模型,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弹丸大小、喷丸速度、喷丸覆盖率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对喷丸强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响应面预测模型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误差低于5%,所建立的响应面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近似精度和可靠性,利用此模型可实现喷丸强化效果的有效预测。
摘要:针对长期立贮固体火箭发动机(Solid Rocket Motor, SRM)产生的蠕变问题,提出一种在不改变药柱基本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在药柱基质中植入特定形状的功能性可燃芯模(即“增强结构”)抑制药柱蠕变。首先,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固化降温和立式自重耦合作用下药柱蠕变分布规律。随后,采用变密度法中的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模型(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 SIMP)对增强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确定植入增强结构的基本几何构型。最后,对比分析拓扑优化后增强结构的抗蠕变作用,得到最终优化设计结果。结果表明,在特定工况下,与无增强结构相比,含增强结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总变形、应力、应变下降明显,能有效抑制药柱蠕变。